9月10日,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东亚研究院、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前近代以来东亚世界的文明交流与互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日本岛根县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学部长李晓东教授一行六人参会。韩东育教授与李晓东教授分别致辞,韩东育教授热烈欢迎岛根县立大学学术团队的到访,在回顾了以往的交流后,表示将进一步推动双方合作,促进中日学术共繁荣。李晓东教授对我校的热情招待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着重指出,未来双方应共同努力,...
9月7日,我校政法学院法学本科专业办学三十周年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吉林分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实务精英以及校友代表共计300余人参会,现场图片直播浏览人数近40余万。 我校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常青致开幕辞,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程、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肯定了政法学院及法学专业教师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重要成绩,表达了对兄弟院校、实习基地及历届校友的感谢。...
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等进行了表彰。我校环境学院教授王德利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附属中学党委书记刘丽君老师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荣誉称号,附属中学孔军老师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马克思主义学部、附属小学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必须朝着既定目标扎实迈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东北师大师生备受鼓舞,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厚望重托,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
9月10日,在我国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到我校调研,看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教育兴则人才兴,人才兴则事业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要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广大教师要切实担当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光荣使命,努力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9月11日,《吉林日报》推出专版,以“为教育强国贡献师者力量——记dhy0006大红鹰官方的‘大先生’们”为题刊发了我校六位“大先生”的生平事迹。 作为“人民教师的摇篮”、两代师表共育的师范大学,东北师大近80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躬耕教坛、潜心育人,强师报国、胸怀天下的“大先生”。在第四十个教师节之际,文章通过选登成仿吾、林志纯、陈元晖、郝水、郑德荣、史宁中六位东师“大先生”的故事,回顾他们的光辉事迹和卓越贡献,...
9月6日,学校召开党纪学习教育总结会,全面总结学校党纪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就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转化进行全面部署。 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建联络员韩晓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党委委员、纪委委员等参加会议。学校党委书记、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忠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李忠军在讲话中指出,自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党中央和教育部党组部署,稳步、深入、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近日,由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名家名师工作室主办、我校物理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物理学师范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暨名家名师工作室工作会议”举办。论坛邀请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指委和教育部大学物理课程教指委委员、教学名师以及部分东北地区师范院校相关领导参会,近150名师生参加会议。我校副校长邬志辉,研究生院、教务处、教师教育研究院以及物理学院相关领导参会。 邬志辉,物理学类专业教指委秘书长、...
9月9日,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党委书记李忠军、校长徐海阳分别前往植被生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克思主义学部、附属中学高中部、附属中学初中部看望慰问全国模范教师王德利,全国优秀教师韩秋红、孔军,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刘丽君,向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副校长薛利锋,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严蔚刚陪同慰问。 看望慰问中,李忠军、徐海阳悉心询问了教师代表们的近况,感谢他们为国家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日,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落下帷幕,我校获得国家级奖励21项,省级奖励39项。其中包括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9项、全国三等奖10项;省级一等奖9项、省级二等奖14项、省级三等奖16项。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是生命科学领域内认可度最高的国家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该赛事重在考察学生的原创能力及实验研究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拓宽科学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生命科学学科教学改革,...